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见习记者 赵臻颖
作家刘亮程和家人一起住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的家乡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另外一个小村庄,但他对菜籽沟村一见倾心,“这里比我的家乡还像家乡”。2014年,他以一己之力创建新疆首个艺术家村落菜籽沟,倾力打造木垒书院,切身践行且耕且读的生活方式,在理想与现实间诗意栖居。他在木垒书院写作、读书,更多的时间用于种果树、赏杏花、给院子除杂草。他还养了两条小狗,一条叫星星,一条叫月亮。
刘亮程
《木巴》
在木垒书院,刘亮程写了长篇小说《捎话》和《本巴》。在第十届茅奖评选中,《捎话》入围十强。《本巴》首发于《十月·长篇小说》2020年5期,并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单行本。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刘亮程的《本巴》榜上有名。
01
用文学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
《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他在史诗尽头重启时间,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成就了一部充满想象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没有衰老、没有死亡、人人活在25岁的本巴地方,波澜壮阔、熠熠生辉,在说唱人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带人回到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看见另一个时间中的自己。
刘亮程
在《本巴》里,刘亮程构筑了一个辽阔无边的时间,在时间的旷野上安置故事。几个孩子成为了新故事的主人公:他们搬家、捉迷藏、做梦,把残酷的战争生活做成了好玩的游戏。在这个世界,时间完全摊开,无处不在,人可以在一个念头里跑回童年,把幼时伙伴扔出去七年远,也可以一伸手就拉住未来年月里的美人。梦里的时间也被看见了,与现实时间连成一片。在梦里,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被说出来的,他们来自现实世界的“说梦者”。
02
凭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一鸣惊人
提到刘亮程,很多人对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念念不忘。上世纪九十年代,刘亮程因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文坛一鸣惊人,引发广泛关注,获奖众多,该书畅销20多年不衰。2022年1月,他对这本散文集进行修订,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新版。由于在这本书中对乡村生活的思考、写作非常诗意、深邃,表达新颖,刘亮程也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或“乡村哲学家”。这本散文集中有50余篇文章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与试题。
刘亮程作品
有人说,刘亮程无法超越《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说对的,“我不需要超越它”。
“我投生到僻远荒凉的黄沙梁,来得如此匆忙,就是为了从头到尾看完一村人漫长一生的寂寞演出。我是唯一的旁观者,我坐在更荒远处,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我的眼睛和那些朝路的窗户、破墙洞、老树窟一起,一动不动,注视着一百年后还会发生的永恒事情:夕阳下收工的人群、敲门声、尘土中归来的马匹和牛羊……
刘亮程
从九十年代初写到九十年代末,我完成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是家乡在我的文字中的一次复活。她把我降生到世上,我把她书写成文字,传播四方。我用一本书创造了一个家乡。散文满足了我的悠闲,和对一个村庄寂静无边的冥想。《一个人的村庄》是我的元气之作。我在这本书里早早地过掉了一辈子。我也喜欢写这本书时的自己,能对花微笑,能听懂风声虫语,看懂白天黑夜。”
03
过着“现实生活版”《一个人的村庄》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刘亮程,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如今的刘亮程,担任新疆作协主席,依然生活在乡村,是个还做农活的作家。在他一手创办的木垒书院里,随处可见各类树木,凡是能在新疆存活的果树,都能在这间院落里找到,这是对山野生活的熟稔热爱。面对镜头,他很自然地肩扛铁锹,走在田地里,一边走一边随意就摘下几株苜蓿和蒲公英,塞进嘴里,介绍说,“把叶子上虫子的卵处理一下就行”“生吃比熟吃更好吃”。看到此,仿佛是在看《一个人的村庄》“现实生活版”。
刘亮程
2022年4月,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上线,好评、高赞很多。这期的主角正是作家刘亮程和他的好友洪启。在片中,70后民谣歌手洪启从远方回到新疆,专程乘车去菜籽沟村看望老友刘亮程。“刘亮程是我的好友,我的兄长,是我精神世界大海里的一座重要的灯塔。这些年我一直从刘亮程身上汲取精神营养。”这些年,洪启在外面的世界打拼,有时候以“荣归故里”的状态,有时候又“比较失落”,他说:“刘亮程对我说,不管你是以怎样的状态回来,家乡都是你抹一把眼泪再出发的地方。这句话一直给我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作家隐居村庄10年写出茅奖作品
文章链接:https://www.lsrwp.com/395.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